(水稻晚熟病害怎么治)水稻贪青晚熟如何防治病害
水稻是一种草本植物,也是稻属中最重要和最古老的食物。它原产于中国和印度,七千年前就在中国长江流域种植了。但水稻种植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,其中水稻贪青晚熟,对水稻收获非常不利。所以要注意防治,那么
如何防止水稻贪青晚熟
1、注意种植密度
水稻的种植密度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,种植密度不宜过稀过密。如果水稻种植密度控制不合理,不仅会导致贪青晚熟,还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,对水稻不仅没有用,而且危害很大。具体的种植密度取决于水稻的品种和土壤的肥力。比如杂交水稻,肥力高的一亩可以种2万个左右的穴,肥力低的一亩可以增加1-2千个穴。
2.合理施肥
要根据水稻的长势进行合理施肥,对症下药,什么情况下施什么肥。不能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。一定不能施太多氮肥,或者只施氮肥。氮肥确实能促进作物的症状发展,但施用过多会使水稻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吸收转化,残留在水稻体内会使水稻贪青晚熟。适当施用一些磷钾肥,为水稻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是很有必要的。
3.温度和湿度控制
水稻是一种喜水喜温的作物,所以需要控制稻田的温度和湿度。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度左右,水要淹到人的脚踝。如果达不到水稻所需的湿润温度,就会严重影响失去的正常生长,导致贪青晚熟现象。
4.疾病控制
水稻还会遇到很多病虫害,如稻瘟病、稻飞虱等,严重危害水稻的正常生长。病虫害会破坏水稻的养分运输管道,导致水稻没有足够的养分,无法在正常时间段成熟,导致贪青晚熟。所以一定要提前预防疾病。出现任何一种疾病,都要查清楚是什么病,对症下药,处理好。
水稻贪青晚熟的原因是什么?
1.氮肥
在作物生长过程中,氮肥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的化学肥料。但是,很多朋友害怕水稻产量不高。为了提高水稻产量,不断施用氮肥,导致氮肥施用过量。因为很多人认为氮肥用得越多,水稻产量就会越好。其实这样会适得其反,因为过量的氮肥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,就是水稻不能正常吸收养分,导致水稻营养失衡。水稻正常成熟后期仍在吸收养分,产生贪青晚熟现象,不仅不能提高产量,还会降低产量。
2.照明设备
水稻是避光作物,每天光照时间至少要八小时。因为水稻本身的有机营养来源于自身的光合作用,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。光照时间不够,水稻的光合作用就会下降,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出。大米的营养成分太多,会一直被吸收转化,导致贪青晚熟。而如果水稻种植过密,稻叶过密,下部稻叶相互挤压遮挡,无法接受光照,光照不足,导致贪青晚熟。
3.水分
众所周知,水稻,顾名思义,对水分的需求很高。移栽后要保证稻田的水分,水分至少要维持到人的脚踝。要时刻保持稻田的湿润和水分,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。如果没有水,幼苗就不能正常吸收养分。因此,水稻成熟晚,黄叶也晚。但不宜用水过多,会使米腐烂。
4.温度
大米对温度的要求也很严格。幼苗生长时,能适应的最低温度是10度,发育的最佳温度是30度。如果温度低于12℃,高于40℃,幼苗就会停止生长发育。如果温度低于15℃,不利于水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,会导致水稻缺乏营养物质,不能正常生长发育,产生贪青晚熟现象。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